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生活

让大漆厚重轻盈两相宜

2023-08-03 01:55:22来源:中工网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大暑时节,记者走进位于太原刘家堡非遗小镇的梅艺漆坊漆器工作室。

手镯质地温润,茶台古朴,服饰典雅……漆艺品满目,淡淡雅香隐隐约约。恬静优雅的郭喜梅说,这股若有若无的雅香便是大漆的香味。

今年五十出头的郭喜梅从小喜欢画画和漆器技艺,后与“大漆世家”子弟、志同道合的丈夫一起钻研漆器艺术并创办了太原梅艺漆坊工作室。郭喜梅是太原市传统漆器手工技艺传承人,梅艺漆坊工作室主理人。她的漆器技艺被收录到山西省非遗金漆镶嵌技艺名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与郭喜梅的交谈中了解到,漆器文化萌芽于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丰富、发展、创新,形成彩绘、描金、堆漆、雕漆等众多门类。

郭喜梅在创作

大漆又称国漆,是从漆树上提取的一种自然环保汁液,是可食用的药材。不同于添加了化学成分的合成漆,它具有耐腐、耐磨、耐热及隔水、绝缘、光泽好的特点,因此可以千年不朽,还可以表现出丰富的画面层次和肌理,给了艺人恣意创作的大空间。由于漆树产漆量少,且百里千刀一斤漆,割漆非常不易,大漆变得十分珍贵。

“一件精美的漆艺品,除了优质天然大漆外,还需要匠人成熟精湛的技艺加持。”郭喜梅介绍,匠人要对器物的图案纹样、材料选择和制作工艺手段等进行整体设计,之后进行包胎、调灰、刮灰、髹漆、彩绘、贴蛋壳、起皱、刻灰、贴金箔、打磨和推光等复杂工序才可创作出漆艺品。

大漆,可以厚重,亦可轻盈。郭喜梅专注漆艺20余年,把流传千年的技法和元素作为当代大漆制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之源,寻求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的多元融合,拓展大漆艺术时空边界,让非遗传承的落脚点回归到服务百姓现实生活中,真正把“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落实到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保护中。

她一改过去大漆只留存于硬物表面的传统,打破大漆深沉、含蓄、浑厚的常规印象,将大漆用在丝、绢、棉、麻等新材料上,用大漆制作帽子、衣服、丝巾、窗帘、手包等图案,设计出一批颇受年轻群体喜爱又兼具实用性的漆艺文创产品。用历史的厚重实现了今日的轻盈,使漆器传统手工技艺兼具实用与美感,绽放更加千变万化的现代魅力。

轻摸垂挂在工作室的丝巾、T恤、衣服,质地柔软,手感丝滑,画面似烟波浩渺的江河、似层峦起伏的群山、似水榭亭台如渔村野市,写意十足……厚重与轻柔、恢宏与细腻、美好与浪漫就这样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郭喜梅的漆器作品

“水洗也不会掉色。”郭喜梅介绍。她以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为灵感,整体色调以青绿为主,清亮的国风色彩融合流动的水墨元素,呈现出灵动浩渺的韵律美感,彰显出“唐风晋韵 锦绣太原”的文化底蕴,丰富太原文旅融合的文化内涵,凸显并州人民的文化个性。

在非遗文化的传播方式和受众拓展上,郭喜梅也作了新尝试。“除了新媒体平台的介入,现在还以课件的形式作线上线下的推广,增加了漆艺文化研学体验。大家可以沉浸式创作,与大漆近距离接触。此外,还通过开展漆艺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以沙龙的形式探索更多文化传播的可能性。现在,受众群体变得更加广泛了。”郭喜梅说道。

郭喜梅因地制宜进行一些新文创的研发。比如新创作的晋祠侍女系列漆艺明信片,将漂漆后的晋祠侍女图与书法相结合,赋色清新淡雅,满满的山西韵味。她希望通过明信片这种便于携带传递的介质,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漆艺的历史文化,也能通过来访游客将山西文化传播出去。

同时,郭喜梅还创作以山西文化为主题的磨漆画,分为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融合五行的色彩以及螺钿镶嵌、起皱、漆粉等漆画技法,展现平遥古城、悬空寺、晋祠等山西著名景区景点的韵味。“作为山西的非遗传承人,我们身上有传播山西文化的责任。我们有责任立足本土,以非遗技艺为载体,自主研发一些具有山西地域文化特色的作品,把山西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郭喜梅道。

(山西工人报首席记者陈秋莲)

关键词:

上一篇:崇明亲子游,去哪儿玩?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