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北京艺术中心,其外立面幕墙由4000余块折叠铝板构成。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我们的打卡点太多了,开馆后肯定能成为网红图书馆!”对于图书馆未来的受欢迎程度,首都图书馆副馆长李念祖信心满满。
包括北京城市图书馆在内,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已经露出时尚华丽的外立面,似三颗璀璨的文化明珠,镶嵌在绿心森林公园西北部。记者8月15日获悉,目前,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北京城市图书馆三大建筑项目已进入工程全面收尾阶段,预计于9月底具备竣工验收条件。今后,这里将成为北京文化新地标,满足市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相关资料图)
关注 1 北京艺术中心
“首发节目”将包括明星版话剧
记者8月15日在三大建筑建设工地看到,随着项目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忙碌的工人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在蓝天的衬托下,北京艺术中心的造型更显美轮美奂,它的外立面幕墙由4000余块折叠铝板构成,有种“大幕徐徐拉开、好戏即将登场”的艺术感。
北京艺术中心由国家大剧院运营管理,于2019年10月开工建设,有三座独立的文化容器,分别是音乐厅、歌剧院和戏剧场,加上小剧场和露天剧场,总座位数达到了约5700个。
“我们做了2023年-2027年五年的发展规划,将逐步实现年度650场演出、600场活动的预期规模。”北京艺术中心运营管理部负责人江涛介绍。
谈及和国家大剧院的节目“差异化”,江涛表示,国家大剧院的节目会偏“严肃”,北京艺术中心在节目安排上进行了创新,更多考虑年轻受众和家庭受众的需求,引进音乐剧、戏剧舞蹈、沉浸式话剧等多元化的表现形式,露天剧场将举办户外音乐会等,营造轻松、欢快的氛围。北京艺术中心还将融入运河元素、北京文化元素、京津冀区域文化元素。
江涛透露,为保障好今年9月底的演出和年底的开幕运营,已经提前一年排定了演出的计划,暂定的节目包括大剧院的管弦乐团和国际上顶尖的指挥、独奏参演的大型音乐会、明星版话剧等。
关注 2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大运河博物馆将向观众开放文保展示区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由观众共享大厅和主楼两座相对独立的建筑组成,建筑外立面以石材等天然材料和玻璃幕墙为主。
首都博物馆办公室主任兼东馆筹备处主任张宇介绍,观众共享大厅设置了开放式展览陈列、餐厅、咖啡厅、报告厅、融合厅、宣教活动等功能空间,可以满足博物馆开放式陈列展览、社教活动、礼仪活动、文创配套服务等需要。
主楼区域由藏品库房、文物修复、陈列展览、社教活动等区域组成。根据建筑内部空间结构,合理设置了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及临时展览,并结合社教功能设置儿童展厅、科普展厅。其中,主楼一层包括两个临时展厅和一个仓储式陈列式的展厅,二层为基本陈列《北京与大运河》和北运河长卷的专题展厅,三层为专题展。博物馆业务还设置了培训、文创、文化交流等配套服务功能。
目前,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正在进行精装修和机电安装,预计9月30日完成土建工程,年底满足对外开放条件。张宇透露,展品主要来自首都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和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相辅相成,首都博物馆以“都”为主,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以“城”为主。“为提升博物馆的吸引力,我们结合博物馆文物保护及修复的职能,设置对观众开放的文保展示区,进一步丰富了观众参观体验。”他说。
关注 3 北京城市图书馆
设有全国图书馆行业首个非遗主题文献馆
北京城市图书馆素有“森林书苑”的雅称,为爱书之人创造出一处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
步入图书馆,目光即刻会被自然闲适的山间阅览区吸引。“山间阅览区丰富了坐席选择,阶梯区域风景上佳,方便随行随阅,平台区域地势开阔,读者可以拾级而上,看到夜景中流光溢彩的北京艺术中心。”首都图书馆副馆长李念祖说。
北京城市图书馆由首都图书馆运营,设有全国图书馆行业首个非遗主题的文献馆,在这里,图书馆员以北京胡同为切入点,用非遗展品、文献史料和多媒体技术打造了一场北京胡同里的非遗文化之旅,读者不仅能在光电技术中沉浸式感受古都风貌,了解旧时北京的衣食住行、民风民俗、赏玩游艺,还有机会近距离观赏非遗传承人的现场表演。
李念祖说,北京城市图书馆设坐席2400个,藏书能力达800万册。除了视野可及的开架图书,还有710万册库本图书藏于地下书库。这里拥有国内最大的机械书库,建设面积约3000平方米,深达16米,配有自动分拣机、智能送书机器人等设备,能实现图书的自动出库、自动分拣、自动搬运。读者通过智能桌面或手机完成库本图书的检索和借阅后,只需15分钟,书库就能在数百万册图书中完成拣选,将指定文献送至读者手中。
三大建筑进入工程全面收尾阶段
据北投集团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项目部副总经理沙钢介绍,三大建筑项目是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两环、一心”规划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项目规划过程中,我们按照公共建筑三星级标准对三大建筑进行设计、建设,创新性实现了三大建筑、共享配套设施及轨道交通预留车站五个单体建筑一体化设计建设的技术突破。”沙钢表示,通过设置下沉式绿地、铺设透水铺装及运河故道景观水系,项目打造出了一个会呼吸的“海绵城市”。
截至目前,三大建筑项目主体结构及外立面装修工程已全面完工,室内机电工程已完成95%,室内装修工程已完成90%,室外市政及景观工程已完成80%,累计完成总工程量的95%,已进入工程全面收尾阶段。三大建筑项目预计于9月底具备竣工验收条件。
新京报记者 张璐
关键词: